多选题来了

新高考生物不定项选择题解答障碍和应对策略

作者:胡香荣(山东沾化二中)

全文发表于《中学生物教学》上半月,年7期。

此文已经作者授权,有修改。

摘要:分析新高考生物不定项选择题的解答难点,分类例析学生在解答不定项选择题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并探讨有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不定项选择题;解答障碍;应对策略

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进行首次新高考。年11月底,山东举行新高考模拟考试。此次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生物单科试题情境新颖、信息丰富,凸显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选择题,由以往6个单项选择题变为14个单项选择题和6个不定项选择题。新出现的不定项选择题充分利用情境载体,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四翼”高考考查要求[1]:“基础性”考查利用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中最基本的问题情境,对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进行测评;“综合性”考查以多项相互关联的活动组成的复杂情境,对知识、能力和素养之间的纵向整合能力和综合运用水平进行测评;“应用性”考查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对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水平进行测评;“创新性”考查以新颖陌生的情境,对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水平进行测评,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学生普遍反映不定项选择题比单项选择题难做,容易出现漏选和多选的失误。因此,分析不定项选择题的解答难点和解答障碍,探讨应对策略,可以规避失误,从而提升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不定项选择题的解答难点

1.1判断单选还是多选

不定项选择题中的导语[2]是“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可见,不定项选择题实际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类型。究竟是哪一种?学生需要结合题干情境信息和选项描述仔细分辨。这是完成不定项选择题的关键。如果判断有误,学生很容易出现漏选和多选的失误。

1.2选项不止一个命题

不定项选择题不仅题干信息较丰富,而且选项一般包含多个命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如果审题不清,对选项所述陌生,就容易出现解答思维混乱,调用必备知识迟滞,推理缺乏逻辑和计算出错等问题,进而出现漏选和多选失误。

2不定项选择题的解答障碍

2.1审题型障碍

审题性障碍是指不能把握题干有效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不定项选择题的题干信息具有重要的解题提示作用。仔细阅读领悟题意,迅速捕捉关键概念信息并构建逻辑联系,有助于快速找到考查目标和所学知识的链接点,提高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1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某些肿瘤细胞通过表达正常细胞表面具有的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受体PD-1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通过研制针对PD-1或PD-L1的抗体来阻断二者结合,可以解除这一抑制,导致肿瘤细胞裂解死亡,从而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效果,该治疗有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失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D-1抗体和PD-L1抗体作用的细胞不同

B.利用PD-1或PD-L1的抗体抗肿瘤,属于体液免疫

C.PD-L1与PD-1结合,导致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

D.利用PD-1和PD-L1的抗体抗肿瘤,不会损伤自身组织

答案:BD

分析:此题以生活实践情境考查肿瘤免疫治疗。根据“某些肿瘤细胞通过表达正常细胞表面具有的PD-L1蛋白”和“T细胞表面受体PD-1”信息,联系抗体特异性可知,PD-1抗体作用的细胞是T细胞,PD-L1抗体作用的细胞是某些肿瘤细胞等;由“导致肿瘤细胞裂解死亡”推理抗肿瘤属于细胞免疫;从“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受体PD-1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可知T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降低,即“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根据“正常细胞表面具有PD-L1蛋白”和“该治疗有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失调”信息,推知利用PD-1和PD-L1的抗体抗肿瘤,可能会导致T细胞活性过强,从而引发自身免疫病损伤自身组织。学生对题干“T细胞活性抑制和解除的机制”理解不透,会多选C或A。

2.2知识型障碍

知识性障碍是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系统,不能在较综合的问题情境下准确调用知识。不定项选择题常以生产生活科研情境考查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分析综合能力。学生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迅速在头脑中搜索自我知识体系中的相关联系点,灵活迁移和准确应用知识解答问题。

例2某病人出现口渴、多饮和多尿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和采取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量偏低,可能是下丘脑出现病变

B.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量正常或偏高,可能是肾脏出现病变

C.尿液检查出葡萄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糖尿病

D.此人只需摄入大量水分,即可维持其内环境稳态

答案:ABC

分析:此题以生活实践情境考查人体稳态调节与健康关系。联系水盐血糖调节知识体系可综合判断。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入血浆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保留体内水分,维持水平衡。因此,抗利尿激素减少或者作用障碍,会导致“多尿症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也会出现题干症状。内环境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如果仅补充水分,会导致稳态失调。学生对以上知识把握不够系统,容易多选D。

2.3思维型障碍

思维性障碍是指不能灵活应用所给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说明。此类题目一般创设新的陌生情境,呈现某种生物学现象,要求学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3],考查科学思维。

例3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随病情发展,许多患者会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称为桥本氏甲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桥本氏甲减出现的原因是甲状腺细胞受损

C.桥本氏甲减患者会表现出体温偏高的症状

D.桥本氏甲减可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减轻症状

答案:ABD

分析:此题以生活实践情境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实例。基于“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和“患者会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事实和证据,推理:该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误将自身正常的甲状腺细胞当作抗原进行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甲状腺细胞受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速率下降,释放热量减少,体温可能会偏低,故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可以减轻体温失调的症状。学生不能建立“免疫过强-甲状腺细胞受损-甲状腺激素减少-细胞代谢减弱-产热减少”的逻辑线索,会多选C。

2.4运算型障碍

运算型障碍是指不能灵活应用生物学规律进行准确恰当的计算。高中生物计算题主要集中在遗传定律的应用,侧重考查分析和推理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数据和现象背后隐含的遗传规律,进行合理的推导和准确计算。

例4鲜食玉米颜色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用两种纯合鲜食玉米杂交得F1,Fl自交得到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性状的表现型不可能是紫色甜和白色非甜

C.Fl的花粉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紫色甜粒纯合个体

D.F2中的白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占4/49

答案:AC

分析:此题利用生活实践情境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属由果溯因类型。根据F2籽粒性状表现及比例可知,紫色:白色=9:7,非甜:甜=3:1,进而推论籽粒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籽粒甜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分离定律,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假设籽粒颜色由A/a和B/b控制,甜度由D/d控制,则F1的基因型应为AaBbDd。由于亲本为纯合,性状未知,所以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DD(白色非甜)×aaBBdd(白色甜)或AABBDD(紫色非甜)×aabbdd(白色甜)或aaBBDD(白色非甜)×AAbbdd(白色甜)或AABBdd(紫色甜)×aabbDD(白色非甜),故B说法错误。F1可产生ABd的配子,经秋水仙素加倍后可获得AABBdd(紫色甜)。F2中的白色籽粒基因型和比例分别AAbb1/7、Aabb2/7、aaBB1/7、aaBb2/7、aabb1/7,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2∶2∶3,利用棋盘法可知子代紫粒(AaDd)的概率4/49+4/49=8/49。

2.5心理型障碍

心理性障碍是指容易受到情绪、思维定势、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等因素影响。尤其对基础较强的考生解答不定项选择题的影响很大[4]。因为害怕多选或漏选丢掉分数,学生容易出现心情紧张和情绪波动。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预备状态,它影响并决定同类问题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趋势有时会起负效应,影响同类问题的正确解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是指学生前后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了答题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正确重组过程。

例5龙须菜是生活在近岸海域的大型经济藻类,既能给海洋生态系统提供光合产物,又能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某小组研究C0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已知大气CO2浓度约为0.03%,实验过程中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CO2浓度为0.1%的组是对照组

B.增加CO2浓度能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

C.高光照强度下光反应速率快从而使龙须菜生长较快

D.选择龙须菜养殖场所时需考虑海水的透光率等因素

答案:AB

分析:此题利用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实验设计能力。受“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思维定势影响,学生认为增加CO2浓度可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能制造更多有机物,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从而漏选B。其实,从图1知,在高光或者低光条件下,增加CO2浓度并没有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相反,在低光下增加CO2浓度,龙须菜的生长速率还有所降低。同时,题目自变量较多,增加了识图难度,容易使学生情绪紧张,导致“对照组”的判断失误。

3不定项选择题的应对策略

3.1加强文图阅读能力训练

新高考注重以情境载体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情境往往借助文字和图形来呈现,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图阅读能力,才能应对审题型解答障碍,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群[1]: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等。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生物资讯,交流读后感和阅读技巧,解读生物题意等,以提升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素养。

3.2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知识结构化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要素按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使知识由繁杂变成简化概括,使学生对知识的体系和结构产生形象化的感觉和认识[5]。知识结构化,有助于学生在新情境中激活先备知识,迅速发现关键信息,注意所给条件关系,灵活迁移应用知识,应对知识型、思维型和运算型障碍。知识结构化可以是概念图、思维导图、概括性的结论等。

3.3培养最优化的学习心理

应对心理型障碍,需要教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考试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4]。最优化的学习心理综合考虑注意、记忆、情绪和思维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心理学[6]认为,“集中注意,分配注意,再集中注意”的波动式注意模式最适合学习,能避免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复述、组织和回忆线索策略可增强记忆,避免长期的负性情绪对记忆或认知的破坏作用,注重对记忆内容的意义理解和分析联想,把学习材料的关联性放在重要位置上,避免机械记忆和答题;创设尊重和宽松的课堂气氛,避免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通过运动、游戏等引发积极情绪;利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联系实际生活情景训练批判性思维,利于打破思维定势,提升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4-32

[2]北京高考在线.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giuv.com/jbms/113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