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黑天鹅"事件为何频频来袭
。 随后,长江商报通过乌鲁木齐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在上发布的《14乌国投债召募说明书》,联系上本期债券的主承销商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媒体负责人刘晓冬表示,关于“14乌国投债”已于12月17日晚挂出公告,中断发行。公告显示,中断的理由是“由于簿记工作结束后,出现影响本期债券簿记建档结果的重大事项,为保护债券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经与发行人协商一致,并报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决定中断本期债券的发行。待另行报国家发改委同意后,再重新择期发行”。 被问及如何处理投资者时,刘晓冬称,既然登了公告,那肯定是调和了投资者意见后的决定,“这个事本身对我们承销商来说,确切也是始料未及的,我们已启动了紧急程序在处理这件事,并且尽可能地作为居中方,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动身去调和。” “14乌国投债”在完成簿记建档后突然被剔出政府债务,对承销商是否是会造成不良影响?对此,1名不愿泄漏姓名的券商人士分析,单个承销商肯定会大受影响。由于承销商也怕失信于投资者,一旦有违约的先例,以后在债券承销时信誉都会大打折扣。 某债券型基金研究员向长江商报表示,在城投债萎缩的预期下,未来其团队会将重心逐渐转向项目收益债、资产证券化、中小企业私募债和并购债等创新品种上。 1纸公文引发 2014年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到期的高峰年份之一。数据显示,约有3.5万亿元的债务到期,不仅如此,未来3年里政府有将近10万亿的债务到期。如此还债重压,多数是因地方政府大量投建基建项目而造成的。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上月底曾表示,在地方债范围借新还旧、展期超过一定期限后,巨大的债务不但使地方政府堕入财政危机当中,也不可避免地转化为区域性的系统性风险。 或许正是出于对地方债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今年10月初,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要求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 据市场情况反应,虽然自43号文发布后,10月、11月份城投债的总发行范围并未明显遭到影响,但由于审批趋严,市场预计城投债的发行范围将进一步受限。 在这以后,12月初,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工作的通知》等新规,对城投债等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的注册发行进行规范。其中,《主承销商尽职调查要点》规定了主承销商城建融资企业债券时需要调查的11项内容,其中新增了平台资格、债务甄别、与政府相干的市场化安排、财政性资金流入、补充3年内审计结果等内容,同时要求不得新增政府债务。 12月8日,中证登公布《关于加强企业债券回购风险管理相干措施的通知》,从回购操作层面上定义了纳入地方政府债务与未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城投债辨别。此通知发布不久,“14天宁债”和“14乌国投债”就接连被撤销政府专项债务资格。 为何1纸公文能引发“黑天鹅”事件?根据前述中证登新规,未纳入政府债务的城投债如果债权评级、主权评级不符合要求,将没法质押回购,造成机构投资者对此类债券的摈弃,债市大跌,没法到达此要求的债券将无人问津。因此,城投债要医治白癜风要多少钱发行成功,就要取得地方政府确认该项债券属于地方债务的确认函。 城投债违约 要以平常心看待 如何看待“14天宁债”和“14乌国投债”此类“突发事件”?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建议,投资者们要以“平常心”对待。他解释,城投债本身不是保本的债券,也不是低风险的债券,出现违约,是由于它既有过去累计的风险,也有债券本身所包括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应有充分的认识。 数据显示,明年上半年将有约3160亿元城投债到期。在再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不排除其中有部分平台将出现违约,并引发债券市场深度调解。上述不愿泄漏姓名的券商人士分析,两只债券接连遭受剧变,城投债全部行业遭到的影响是最大的,投资者会更加谨慎。现在正值中央要收紧政府债务,要按之前的方式来发城投债,量可能会愈来愈少,发行也会越来越难。 去掉了政府担保的隐形外衣,今后投资者出手会愈来愈少?对此,国内某大型证券公司武汉营业部人士分析,这对投资者应该是件好事,由于收益率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城投债如果没有隐性的政府信誉托底,那么发行本钱会更高,收益率就随着高;另一方面,治白癜风哪一个医院最好如果有政府做担保,那么公信力更高,其融资本钱也相应下落,“明细化以后,也并不是个坏事。” 董登新分析,政府现在也在想方设法化解地方债务危机及债务风险,其中包括推出PPP投资模式,和要求地方债的融资平台跟政府分离,实行平台的公司化或独立运作,都是为了剥离政府背书及信誉担保,“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未来城投债将脱离政府担保的趋势很明显,去担保化,回归债务主体,“对投资者而言,在选择时一定要详细甄别债务主体,要考量发债主体的机制、实力及风险等。” 最近,城投债由地方政府债变成企业债的事件接连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