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汕头掘金图:3电厂撤资安居工程3年搁浅
华人首富李嘉诚今年深陷"撤资门",引发巨大关注。 这一次,他主动走到镁光灯下,坚称"不会赚最后一个铜板"。 但不为人知的是,即使在潮汕老家,李嘉诚的撤资行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多有先例。 而就在近日,和记黄埔公告称,由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各持50权益的东方汇经中心已锁定买家,并将以89.5亿港元出售。撤资中国楼市传闻再起。 时期周报赶赴汕头,用时一周之久,希望厘清李嘉诚在故乡的投资脉络。调查了解到,这位12岁离开潮汕,赴港谋生的老人,如今与潮汕之间的关系依然紧密。 截至目前,李仍在汕头市持有汕头第一城、深汕高速公路等诸多项目。 对每一个项目,李嘉诚都有清晰定位和计算,对投资回报率更是锱铢必较,乃至因此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产生诸多矛盾。"李嘉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汕头投资,涉足地产、电力、交通等多个领域,有成功,有失败,也有不欢而散。"汕头经贸系统1名官员接受时期周报采访时评陈说。 撤资电厂获120投资回报 李嘉诚早期在汕头投资,投资电厂最为引人瞩目。李嘉诚乃至差点因电力项目与地方政府对簿公堂。 上世纪年代中期,汕头经济迅速发展,用电短缺的问题随之而来。几经商谈,李嘉诚接受市政府约请来汕办厂发电。在1994年左右,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团体[-0.80]总共投资了9000万美元,在汕头鮀浦、澄海和潮阳三个地区分别兴建了长浦、长海和长潮三家中型电厂,总装机容量为28万千瓦。"3长"于1993年开工,到1994年全部建成投产。而作为引资条件,政府也以合同的情势保证其每一年回收10的固定资产投资、每一年经营最低获益回报14,合同期为10年。 据原汕头市能源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3长"总投资为1.6亿美元,由两大股东合股组成,其中长江实业占60,汕头市电力开发公司为40。 不过,由于国家电力产业政策的变动,汕头政府与李嘉诚合资办电这桩美事竟没法蜜月到底。2000年前后,汕头使用燃油机发电的7家中小电厂全部亏损,当中就包括了长江基建的3家电厂。 2001年上半年,长江基建公司方的高级代表,便频频赶往汕头交涉。自始至终,矛盾的源头只有一个,港方在汕头投资的电厂项目,此前已未得到合同中保证的最低回报。12月9日,长海电厂原厂长陈立民(化名)向介绍,长海电厂早在2006年就已停产了,长海电厂原占地几十亩,员工近500名,装机容量为9万千瓦时,最高峰的时候发电量占到澄海区用电量的一半。 在陈立民看来,李嘉诚当时投资电厂也是打过算盘的。"外商也是看准这里缺电,有巨大的投资潜力。而且长江实业方面和政府签订的时候是拿高额的固定回报,受实际盈利影响较小,这本来也就相当于不平等条约。实际上,长实固定回报也拿了好几年了。到后来,国家政策变化很大,发电量没法依照签约的要求,电厂亏损严重,自然没法满足合同要求,所以双方自此也产生过多次矛盾。" 自2000年起,"3长"便开始筹办股权重组工作。两年后,润丰石油(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承接了港方的全部股权。 润丰石油(汕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楠对时期周报表示:"'3长'早在2006、2007年就已全部停产了,2002年我们接手李嘉诚股份,9000万美元的投资就已收回近120了。" 据陈楠的回想,2000年左右,由于油价本钱高企,发电价格倒挂。当地政府根本没法保证先前与李嘉诚所达成的回报比率。"李嘉诚对此意见很大,乃至差一点和地方政府对簿公堂。"1名知情人士泄漏。 "90年代初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政府对大量投入基建的企业会给出优惠条件,约定固定收益比率。这也是当时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引发的。"汕头经贸系统的1名官员向泄漏:"'3厂'从投产开始就一直拿固定回报,收购股份的时候投资的9000万美元实际已拿得手了,将股权往外转出时又收了四五千万美元的款项。" "3长这个包袱实际上非常大。终究是由润丰石油让点利润给丰盛电力,以此保证电厂能顺利运转。蔡俊明在这件事情上地步还是高一点,石油公司少挣点钱来救急,减缓了汕头供电不足的压力,做了一件利民的好事。"知情人士向评论道。 安居工程用时3年搁浅 早在1994年,李嘉诚就筹谋进入汕头市房地产市场,计划在距离汕头大学3千米处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近2000亩的"安居工程"项目,并计划居住人数达7万人。 但是,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随着李嘉诚在1997年的突然撤资,这1项目发展至今,其住户也不过区区4000户,不到2万人。 1994年的5月21日,建设部发布《实行"安居工程"意见》(建房第327号,下称《意见》)。《意见》表示,"安居工程"要以建设平价住宅为主,重点解决城市居民及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加快解危解困,改进居民的住房条件。在《意见》中还提到"可适当引进一部分外资用于'安居工程'。" "当时,国务院和建设部出台的关于安居工程的文件,目的是要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并且允许外资进入。这是李嘉诚来汕投资房地产的大背景。"据一名曾全程参与此项目的工作人员向时期周报回想说。 在《意见》发布一个月后,李嘉诚的长江白癜风怎样治最好实业与汕头市政府达成了原则性协议。"协议中提到,安居工程项目占地130公顷(合约2000亩),由李嘉诚出资,而汕头市政府则负责相干的配套设施建设,并提供土地。"上述匿名人士表露。同时,在此项协议当中还明确将保证长江实业每一年保持一定的投资收益。 随后,长江实业成立了香港汕坪居屋有限公司,汕头市政府则成立汕头安居工程发展总公司。上述两家公司再合资成立汕头经济特区长安房地产有限公司。 回忆起当初的合资事宜,汕头安居工程发展总公司李姓负责人向时期周报感叹说:"90年代,汕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计划项目都是大手笔。李嘉诚当时对安居工程提出的计划口号是'7万人居住,30年不落伍'。" 1994年11月28日,"安居工程"开工,并同时对外宣称5年内将竣工住宅2万套,建成后,项目将成为粤东地区范围最大、配套最齐全的现代化住宅小区。项目开工的消息,引发全国注视。这一也成为了当年汕头市的10大之一。 1994年开工项目为安居工程1区20栋9层建筑,住宅约为1400套。3年后,1区基本完工。 但是,在"安居工程"1区建成的当年,李嘉诚就提出撤资,随即进行相干清算。三年的"大手笔"计划,堕入一片困顿当中。谈及此事,上述李姓负责人言语中不免有些惋惜。 关于李嘉诚的撤资,汕头当地至今仍有不同说法。 12月8日,安居工程1区的当地居民向时期周报表露,李嘉诚当时决定巨资建设安居工程的先决条件便是要求无偿获得乌桥岛片区土地,以作房地产开发。 乌桥岛位于汕头市西北部,四面环水,总面积约0.6平方公里。"乌桥岛的位置极为优越,我们潮汕又特别讲求风水。四面环水,这块地算得上是风水宝地。"前述汕头地产人士说。 而最后,李嘉诚并未如愿以偿获得乌桥土地,由此才终究导致了其撤出安居工程项目。 对于此种说法,汕头安居工程发展总公司方面给予了明确否认,并向解释称,李嘉诚当时撤出的缘由,是由于1997年恰逢亚洲金融风暴,加上汕头房地产市场遭受低谷,没法保证李与政府方面所约定的投资收益。 同时,汕头安居工程发展总公司的相干负责人也向泄漏称,李嘉诚撤资时取得了不菲的回报,"汕头市政府以土地加现金的情势对他进行了补偿,李嘉诚在此并没有亏损。" 第一城变相囤地捂盘20年 汕头第一城位于汕头市金砂东路与衡山路交界处,是李嘉诚于90年代初在汕头投资兴建的住宅区,也是李嘉诚目前在汕唯一一个楼盘。 熟习这段历史的消息人士告知时期周报,当年汕头政府无偿拿出160亩地,供李嘉诚投资开发。李亦是一腔热忱,亲口许诺项目开发的所有盈利,将悉数作为投资建设汕头大学之用。 1993年,李嘉诚汕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和汕头市华侨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组成汕头第一城开发公司。 12月8日,时期周报来到现场看到,小区东部地带正在施工中。尘土飞扬,噪声喧闹,施工地带的周边地带出现一片破败的情形,水池干涸无水,由于遭到施工的影响,底部严重破裂,行人过道泥沙堆积。了解到,正在建楼的是二期乙工程,丙工程处于打桩阶段,西部是已交房的一期和二期甲工程。 同一个小区内,东西部构成反差极为鲜明的比较。 对小区的龟速开发,一期1栋的业主孙伟力(化名)怒从中来。"楼盘开发时停时歇,从没听说过一个小区建设白癜风怎样治最好要拖达20年之久。"孙伟力同时向表示,"90年代先盖了最初的3栋楼做做样子,随后便肆意违背售房许诺,更改建筑设计,并没有限期拖延工程进度。" 翻阅20年前的汕头第一城售楼书,看到,汕头第一城整体发展规划周详,住宅区内计划建造约20栋高层住宅大厦,生活服务设施包括两所幼儿园及1所托儿所及多个儿童游乐场等,还计划兴建两座办公大楼及一个大型现代化商场。 但是,20年过去,上述计划仍未有踪影。 "不到二分之一的楼盘开发了20年,每新建一期工程都不经协商肆意修改,越建跟原始设计偏差就越大。"小区多名业主抱怨说。 12月8日,时期周报久经寻觅,在一片住宅区的3楼终究找到汕头第一城开发公司的办公地点,门口没有标识,装修简陋,水泥地袒露而出。工作人员告知,目前公司只是个空壳,实际控制权一直都掌握在香港和黄手里,十几号人没有实际工作,每天耗在这里,也就只是等着引港方每一个月发放工资。 "和记黄埔开发一个项目花上10年乃至20年时间,实质就是变相囤地。"业内人士评论道。 长时间持有盈利基建项目 除涉足电力、房地产等领域,上世纪90年代,李嘉诚曾在汕头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公路、大桥等交通设施建设。 其中时间最为早远的是1992年开工建设的汕头海湾大桥。它是深汕高速公路东端的1座跨海大桥,也是我国第一座大跨度悬索桥。据长江基建1998年财报显示,海湾大桥项目总成本6.65亿港元,长江基建投资2亿港元,控股30。 另据了解到,剩余70由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投资30),新峰(香港)企业有限公司(投资30)和汕头高速公路公司(投资10)共同完成。 1995年12月28日,海湾大桥建成通车。但在随后的几年,通车量并不如设计时乐观,收益水平也较低。究其缘由,当地交通系统的人员评论说:"汕头南北两岸的过往车辆走汕头海湾大桥要绕行差不多10千米。所以,起初大部分车辆还是从渡口过海以图省时。" 但是,对海湾大桥的营运影响最大的应属礐石大桥的修建。在海湾大桥通车之前的1995年4月,礐石大桥开始开工兴建,并在1999年2月建成通车。两座大桥相隔不过9千米,一样都是连接汕头南北城区交通。 "海湾大桥的年通车量到10万量才到达盈利的平衡点,依照李嘉诚跟汕头政府的约定,在海湾大桥未到达既定的通车量前不能修建第二座。"原汕头市常务副市长罗仰鹏在12月10日接受时期周报采访时泄漏,海湾大桥通车后的几年中还只有5万-7万的通车量,但不到8年就到达10万的年通车量。 据时期周报了解到,目前,海湾大桥依然实行单次收费制,小轿车每次收费15元。罗仰鹏接受采访时回想称,在七八年前,汕头市政府提出收购李嘉诚所持有的30股权,并希望采取年票制进行收费。"但李嘉诚坚决不允许。由于李嘉诚认为单次收费比收年费更赚钱。李嘉诚要求政府赔他3000万,再来谈年票制一年要怎样分成。但是,汕头市政府方面查看海湾大桥年报,发行盈利情况已很不错了,不想赔钱,就没再谈下去。"另据长江基建2012年财报显示,海湾大桥在当年路费收入上升6.4,溢利较上一年年上升4.8。 在海湾大桥开工后的1993年,李嘉诚又参与投资了深汕高速公路东段的建设。当时,总额25亿元的建设资金由4家股东共同完成: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下属的"中国基建总公司"(投资30),深圳新峰(香港)银行(投资30),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投资(30),和汕头市和揭阳市政府(共投资10).1996年11月,深汕高速公路东段工程建成通车。 长江基建2012年财报显示,公司持有33.5权益,并称该公路于年内表现良好,路费收入上升4.7;整体溢利与上一年相若。 而李嘉诚所投资的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现在才真正遭受不小麻烦。 近年来,汕头市全力推动汕头海湾新区计划建设,珠港新城定为城市核心圈的中央商务区。而国际集装箱码头将不能不面临搬迁的窘境。 国际集装箱码头当初的总投资达9000万美元,由李嘉诚旗下香港和记黄埔所属国际货柜码头汕头有限公司出资70,剩余30由汕头港务局出资。项目在1994年4月开工建设,1997年底建成投产。 "当时政府与李嘉诚合作,划拨给他几百亩地做国际码头。现在要建珠港新城,国际码头需要搬,李嘉诚又不同意。其实广澳码头比较大,是5万吨、10万吨的码头,国际码头5万吨都很费力,航道总是淤塞。现在不搬,也是由于广澳码头还没建好。"罗仰鹏如是说。 [手记]另一种"在商言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管是五年失言修建两桥,还是"3长"电力违约"烂尾",汕头历任领导实际初衷都想与华人首富李嘉诚好来好往,但却终究没法善始善终。个中缘由值得推敲。 按现在的眼光来看,除汕头大学与建设中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之外,李嘉诚在汕头的每一笔投资,其实都具有投资的意味。办电厂拿政府都负担不了的高额固定收益,建桥修路具有长远的投资回报,在商言商,赚钱无可厚非,两者皆是互利互惠。 放在历史的大背景来看,8九十年代亟需基建能源建设,国家、银行基本均无投入,地方政府也财力不足,要弄交通能源等基本建设,外商投资是唯一的救世主。一定程度上,资本主义亦曾贡献出莫大功劳。 李嘉诚曾美其名曰,不在潮汕地区投资,是不想赚家乡人的钱。对能在全球腾挪资产的李超人来说,钱投在哪里不是赚钱,但在故乡投资,则有更多的利益需要平衡,更多的关系需要顾虑,环境自然也更扑朔迷离。 捐一分钱天经地义,赚一分钱虎视眈眈,李嘉诚可以是商人,可以是善人,但不一定非得是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