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进教授中国甲状腺核医学十年回顾2

第十届默克中国论坛甲状腺糖尿病年度峰会于4月22日-4月23日在大连举行。

回顾中国甲状腺核医学的十年发展,来自医院的李思进教授总结了我国在I规范化治疗甲亢与甲癌、基层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的情况。

I规范化治疗甲亢与甲癌

在我国,I治疗Graves甲亢的临床工作先于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自二十世纪50年代末,医院逐渐开展了I治疗Graves甲亢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中华核医学分会成立以前,并没有权威性的治疗指南或规范。

1、早期规范编写工作

年中华核医学分会组织编写了《临床核医学检查规程》。

年中华核医学分会组织全国30多位专家编写了《核医学诊断与治疗规范》。这部规范是我国具有权威性的第一部指南,指导了近十年的I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工作,为我国今后指南的制定,修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和临床工作的总结,第一部规范的修改提上了议程。年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第一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中华核医学分会组织全国38名专家编写了其中的核医学分册。

这部规范为在全国开展I治疗甲亢工作起了巨大的作用。分册内容涵盖合并桥本氏甲炎问题、年龄问题、青少年治疗问题,否定了甲减是治疗副作用等问题。

年中华核医学分会在编写《核医学技术操作规范》后,组织专家编写了《临床治疗指南-核医学分册》。在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了第一版。

年6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核医学分会和普通外科学分会联合举办的甲状腺癌规范化诊治研讨会在大连召开。这是首次三个学会共同研讨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开创了核医学分会与兄弟学会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从此核医学分会与内分泌分会、外科分会的专家学者开始了频繁的学术交流。

2、I治疗甲亢相关指南编写

年7月,24名核医学专家在四川九寨沟召开I治疗Graves甲亢的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对相关指南部分内容的修改意见,次年《中华核医学杂志》发表了“I治疗Graves甲亢专家共识(年)”。共识将甲减列入重症甲亢、甲亢危象、甲减等治疗后的特殊情况处理中。

疗效评价包括临床治愈、好转、无效、复发及甲减,重点阐述了甲亢合并症的处理,包括甲亢性心脏病、肝功能损伤、白细胞等减低、周期型麻痹及相关眼病。共识为修改指南定下了基调。

年,中华核医学分会为规范我国I治疗Graves病(GD)的临床工作,组织专家讨论编写了“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指南(版)”。这部指南也纳入了内分泌专家的意见,《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年29卷6期全文转载了这部指南,作为内分泌的权威杂志转载核医学指南,其意义非常重大。这部指南将治疗后出现的甲减列为治疗后的转归,是治疗的一种结局,而不是副作用。

年,中华核医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完成了《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临床操作规范》,其中有关I治疗GD部分与“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指南”一脉相承。

3、I治疗甲状腺癌相关指南编写

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发布《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又称为四学会指南,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甲状腺癌诊治的权威性指南。指南发表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年第28卷第10期。

年中华核医学分会发布《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版),是我国第一部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癌的专业性指南。

指南中提出了一些新观点:重视治疗前评估,建议在每一次治疗前结合临床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权衡治疗带来的利弊,综合考虑后再决定是否给予治疗;重视综合治疗,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其他核素联合治疗;重视辐射安全,降低给予的总剂量、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宣教、环境等。

年7月11日,第十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在天津召开了“核素治疗高峰论坛”,40余名国内核素治疗专家参加了会议。专家们重点研讨了“ATA年指南”。

国内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工作已日趋成熟,治疗原则应有中国特色,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复发危险分层的动态评估,倡导个体化治疗,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应积累中国自己的数据,通过大样本、多中心数据,作为中国指南修改的依据。

服务基层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开展了“核素治疗示范科室建设项目”,截止年10月,34家医院实施“核素治疗示范科室建设项目”启动,另有7家医院通过验收并挂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素治疗示范科室”。

医院有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包括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此外,项医院持续给予了支持。

年6月,中华核医学会医院开展甲状腺疾病治疗工作在湖北孝感举行。

年11月学会在湖北宜昌开展了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类似以甲状腺为主题的基层培训在全国各地均有开展。

学术交流

年5月23日,首届默克中国论坛在沈阳召开,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与默克雪兰诺公司联合举办,旨在为国内外甲状腺学科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国际性、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

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是我国内分泌学界的特色学术活动之一。首届论坛专注于甲状腺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吸引了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内分泌科、核医学科、甲状腺外科医生参与。

年5月至今,每年5月份全国各地核医学科均举办“国际甲状腺周”活动。

年11月,在厦门召开的首届全球华人核医学大会暨肿瘤核医学与核素治疗大会上,开展了甲状腺癌治疗专题研讨会。

年9月,在厦门召开的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年会,举行了甲状腺癌专题论坛。

年6月成立中华核医学会甲状腺癌I治疗临床路径工作委员会,由医院高再荣教授任主任委员。

年6月成立中华核医学会甲状腺疾病诊治对外交流促进工作委员会,医院林岩松教授任主任委员。

年1月,中美核医学学术年会在菲尼克斯召开,我国多位教授与美国专家进行了专题交流。

科学研究

近十年,我国正逐步开始重视多中心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年底中华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开展了全国89家医院参加的“I治疗Graves甲亢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旨在规范全国I治疗Graves甲亢。

同时林岩松教授的团队还在《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CNM)等杂志上发表了碘难治性甲状腺癌、Braf基因与甲状腺癌诊疗等方面的多篇文章。

年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SNMMI)录取3篇医院核医学科关于甲状腺治疗、防护方面的文章。

其中一项研究实时监测了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服用I后的剂量当量率,结果显示,无论是清灶组还是清甲组,患者的I很快代谢,在72小时基本代谢清除,提示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按照美国的标准,患者一般24h可以出院,我国为48h。

医院核医学科林岩松教授的课题组及全国多地核医学科也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项目。包括“评估索拉非尼治疗性局部晚期/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局部进展/转移性放射性碘(RAI)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乐伐替尼(E)用于中国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试验”,山西医科大学核医学科也参与了林教授关于阿帕替尼的研究。

学科发展

中国I治疗普查显示,我国I治疗单位和病床逐年增加,年分别为所和张。I治疗的甲亢患者趋于稳定,年和年分别为17.2万人次和16.9万人次。

I治疗的甲癌患者数量近年增长迅猛,年1.4万人次,到年达6.1万人次,-年中国I使用剂量逐年提升,年为Ci。医院核医学科的数据与上述普查数据较为一致。

整个讲课过程中,李教授图文并茂,展示大量学科发展和个人心路历程,令人印象深刻。

最后,李教授用一首歌词“携梦想,一路前行,我们并起肩膀,能跨越所有阻挡……”结束了讲课,寄语参会专家和同道携手同行,将会议现场的气氛引向了高潮。

内容转载自







































北京中科忽悠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giuv.com/zlyz/7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