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博弈
本周中国石化进入股改程序,应该说这标志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尾声,我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期。市场曾对全流通寄与很高的期望,认为当大股东的所有股票变成可流通股票后,无论是国有、还是私人大股东都将以股票市价计算财富,其对股价涨跌将会格外关注、乃至会超过基金一类的财务投资者。的确,在一些公司完成股改后,很多大股东做大市值的态度、动机逐渐明显,如很多公司计划将优秀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就是明证,大股东希望股价上涨的心思也暴露无遗。 大股东希望股价上涨,是所有投资者的福气,比之前对涨跌漠不关心强了很多,应该说这是股权分置北京医治白癜风最好医院改革的直接正面意义。但是我们也逐渐发现,全流通并没有完全消除我国证券市场的种种沉疴。比如,全流通并没有改变大股东延续的投资融资饥渴症。 据某券商统计,截至7月底,已公告的再融资召募资金总额就超过了1000亿元,计划发行的超大型国有企业数十家,其“饥渴”可见一斑。 基金经理们也明显能够感受到,身边有再融资意愿的公司也越来越多,还有少量的公司觉得股价不够高而不愿再融资,其实几近所有的公司都有这类想法。记得笔者在与很多公司进行股改沟通时,大股东都表示上市公司的股权很重要,不能稀释,对价不能提高,但是时间过了还不到1年,大股东就愿意通过再融资的方式稀释股权,反差真大。 中国企业的扩大欲望极其强烈,可谓全球罕见。之前国有企业有投资饥渴症,国有企业老总向国家、银行、然后是股市争取资金,扩大范围,提高管理层控制资源的范围与能力,从而到达管理层利益最大化。但是私人企业一样存在投资饥渴,很多个人企业家做好一个产品后,认为本身可以做好其他产品,或是对某个产品不断扩产,希望到达更高的市场份额。在国有、私人这类强烈的投资欲望下,中国市场产生了独有的大量产品供过于求,乃至剧烈的价格战。 当企业的这类投资饥渴症的资金解决方式来自股市,巨大的扩大风险会转嫁给投资者。上市公司当股价偏低时报好业绩与更多地表露利好信息,吸引财务投资者买入股票并使其上涨,当涨到一定程度后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因此财务投资者常常要通过股价的高低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与上市公司进行博弈,上市公司希望以更好的价格进行融资,而投资者通过“压低”股价阻止上市公司融资。财务投资者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与上市公司到达均衡。惋惜的是,股改全流通后,市值高低并没有改变企业原有的投融资饥渴症,财务投资者依然需要像过去一样延续与上市公司进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