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I
甲减的治疗
续:中国成人甲减指南-PartI-诊断和评估
原发性甲减的治疗及目标
原发性临床甲减的治疗目标是甲减的症状和体征消失,TSH、TT4、FT4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左甲状腺素(L-T4)是本病的主要替代治疗药物。一般需要终身替代,也有桥本甲状腺炎所致甲减自发缓解的报道。
L-T4治疗剂量
L-T4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主要替代药物。长期应用经验证明L-T4具有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肠道吸收好、血清半衰期长、治疗成本低等优点。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缺乏内源性甲状腺激素。正常人甲状腺每天大约分泌85μg的T4。T3大约80%(约26μg)由外周的T4转换而来,仅有20%(约6.5μg)来自于甲状腺直接分泌。目前普遍认为,尽管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外组织主要为T3与其核受体结合。L-T4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源的甲状腺素(T4)在外周组织转换为活性代谢产物T3。
L-T4片剂的胃肠道吸收率可达到70%~80%。L-T4片剂半衰期约7天,每日1次给药,便可以获得稳定的血清T4和T3水平。L-T4的治疗剂量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要个体化。成年甲减患者的L-T4替代剂量为每日50~μg,平均每日μg。如按照体重计算的剂量是每日每公斤体重1.6~1.8μg;儿童需要较高的剂量,约每日每公斤体重2.0μg;老年患者则需要较低的剂量,大约每日每公斤体重1.0μg;妊娠时的替代剂量需要增加30%~50%;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需要剂量约每日每公斤体重2.2μg,以抑制TSH到防止肿瘤复发需要的水平(见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起始的剂量和达到完全替代剂量所需时间要根据年龄、体重和心脏功能状态确定。50岁、既往无心脏病史患者可以尽快达到完全替代剂量;50岁患者服用L-T4前要常规检查心脏功能状态,一般从每日25~50μg开始,每天1次口服,每1~2周复查,每次增加25μg,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患缺血性心脏病者起始剂量宜小,调整剂量宜慢,防止诱发和加重心脏病。
L-T4服药方法
L-T4服药方法是每日晨起空腹服药1次,如果剂量大,有不良反应,可以分多次服用。L-T4在空肠与回肠被吸收,空腹条件下胃内呈酸性状态,其对后续的小肠吸收至关重要。如果以TSH的控制水平为标准,那么不同的服药时间相比较,从吸收最好到最差排序是早餐前60分钟、睡前、早餐前30分钟、餐时。此外,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依从性,例如,尽管空腹服药可能促进L-T4吸收,但可能给患者带来不便。因此,如果不能早餐前1小时服用,睡前服药也可选择。
L-T4与其他药物的服用间隔应当在4小时以上,因为有些药物和食物会影响T4的吸收和代谢,如肠道吸收不良及氢氧化铝、碳酸钙、消胆胺、硫糖铝、硫酸亚铁、食物纤维添加剂等均可影响小肠对L-T4的吸收;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异烟肼、洛伐他汀、胺碘酮、舍曲林、氯喹等药物可以加速L-T4的清除。甲减患者同时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增加L-T4用量。
L-T3的应用
L-T4治疗必须经历T4向T3转化的过程,L-T3治疗的理论优势就在于可以避免这一过程,直接使有活性的激素发挥其作用。然而,单独L-T3治疗的缺陷在于缺少了底物T4,循环和组织中T3的水平完全依赖于外源激素的替代治疗。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L-T3治疗优于L-T4治疗,由于L-T3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需要有严格依从性,若用药过量或药量不足,会增加心脏和骨骼副反应风险。目前没有L-T3单药治疗长期效果(尤其是骨代谢和整体安全性评价)的资料。
此外,与L-T4治疗相比,L-T3治疗的剂量较难掌握,因此LT3治疗时需要更频繁的监测。所以不推荐L-T3单药治疗甲减。
干甲状腺片的应用
干甲状腺片是将猪甲状腺在去除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后经纯化、干燥并制成的粉状产品。干甲状腺片中T4与T3比率显著低于人体甲状腺分泌的比率,并且T3含量不稳定。T3相对过剩将导致提供超生理剂量的T3。此外,由于T3半衰期较短,给药后出现短暂峰值并且一天内T3水平会发生波动。目前缺乏关于干甲状腺片应用的长期对照研究结果。因此,不推荐作为甲减的首选替代药物。
L-T4和L-T3的联合应用
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L-T4和L-T3联合疗法比单一药物疗法具有优越性。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L-T4/L-T3联合用药治疗甲减。
治疗监测指标
补充甲状腺激素,重新建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平衡一般需要4~6周的时间,所以治疗初期,每间隔4~6周测定血清TSH及FT4。根据TSH及FT4水平调整L-T4剂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至少需要每6~12个月复查1次上述指标。
待续:PARTIII-甲减特殊情况
来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02
相关幻灯l中国《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治指南》PPT
CK认证规范
CK医学科普内分泌代谢病规范化诊治
CK医学科普指南共识l9ES成人低血糖评估和治疗指南(美)-1/2
指南共识l9ES成人低血糖评估和治疗指南(美)-2/2
指南共识l库欣综合征专家共识(中国)
指南共识l中国肢端肥大诊治指南(中国)
指南共识l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中)
指南共识l中国痛风诊疗指南(风湿科)
指南共识l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共识2/2
指南共识l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共识1/2
指南共识l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诊治共识
指南共识lPCOS中国(妇)诊疗指南-PARTI-表现和诊断
指南共识lPCOS中国(妇)诊疗指南-PARTII-治疗
指南共识lPCOS诊治内分泌共识(中)-PartI-表现和诊断
指南共识lPCOS诊治内分泌共识(中)-PartII-治疗
指南共识lGS诊治专家共识(中)-PARTII-治疗和随访
指南共识lGS诊治专家共识(中)-PARTI-表现和诊断
指南共识lIHH诊治专家共识-PartI-病因、表现和诊断
指南共识lIHH诊治专家共识-PartII-治疗
指南共识l中国Prader-Willi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
指南共识l库欣综合征治疗指南(美国)-推荐小结
指南共识l库欣病诊治专家共识(中国)
指南共识lPPGL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国)2/2
指南共识lPPGL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国)1/2
指南共识l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实践指南(美)-治疗
指南共识l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实践指南(美)-诊断
指南共识l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实践指南(美)-筛查
共识笔记lGraves病放射性碘治疗前后的ATD注意事项
指南共识l中国垂体TSH瘤诊治专家共识()
共识笔记l甲状腺激素抵抗(RTH-β)的临床要点
指南共识lETA指南-TSH瘤诊治指南
指南共识lAACE/ACE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PARTI
指南共识l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PPT3
指南共识l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PPT2
指南共识l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PPT1
指南共识l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修订更新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