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魏氏梭菌病

兔魏氏梭菌病又叫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腹泻,排出腥臭、带血、呈胶冻样或黑褐色粪便,病理变化主要在消化道。

我国现有多个省份有本病发生。侵害家兔的魏氏梭菌多为A型,少数为E型。

[流行病学]

各品种的兔均可感染,但长毛兔高于皮、肉用兔,进口毛用兔及獭兔易感性高于杂交毛兔;以1~3月龄仔兔发病率最高;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此时青饲料减少,谷类饲料过多,从而引起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失调及厌氧状态,使魏氏梭菌得以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本病的暴发。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症状及病理变化]

症状潜伏期短的2~3d,长的可达10d,最急性常见不到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多数临诊症状为下痢,病兔精神沉郁、拒食,类便初期灰褐色、稀软,很快变成带血的水样或胶冻状稀粪,或者黑褐色水样类便,并有腥臭气味,类便污染臂部及后腿;抓起患兔摇晃躯体有泼水音。体温一般不高甚至偏低,多于出现水泻的当天或2~3d后死亡;发病率可达90%,病死率几乎达%。

病理变化外观眼球下陷,明显脱水,后躯被粪便污染,腹腔可嗅到特殊腥臭味。急性死亡兔胃内积有食物和气体。胃底黏膜部分脱落,常见有出血和黑色溃疡,部分兔的胃破裂。空肠和回肠充满胶冻样液体和少量气体,肠壁薄而透明,盲肠浆膜有鲜红色出血点,肠内容物稀薄呈黑色或褐色水样,有腐败气味,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或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肝略微肿大、质脆,呈土黄色。脾肿大,呈深褐色。胆囊肿胀,充盈胆汁。膀胱积有茶色尿液。心外膜血管怒张,呈树枝状。肺充血、瘀血。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临诊特征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1.微生物学诊断

(1)病原检查

(2)毒素鉴定

2.血清学诊断包括对流免疫电泳、间接微量凝集试验、中和试验和SPA-ELISA等方法。

3.鉴别诊断本病应于球虫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及泰泽菌病鉴别。

[防控]1.预防(1)加强圈舍的饲养管理。在消除发病诱凶的同时,控制精料的供给量,粗纤维含量不低于14%。经常供给青饲料,可有效减少该病发生,另外也不要突然的改变饲料配方,仔兔肠道消化功能尚不健全,突然的改变,会使仔兔严重的不适应而发病;(2)疫苗预防有病史的兔场可用A型魏氏梭菌灭活苗免疫接种,成年兔2ml,青年兔1.5mL,间隔1周后二免,免疫期可达6个月。断乳兔应立即接种疫苗。2.发病后的控制措施(1)隔离和消毒迅速作好隔离和消毒,用0.1%苯扎溴铵喷洒兔舍及周围,然后用石灰粉铺垫兔舍地面,每天1次。(2)治疗由于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出现腹泻时可尽早用抗血清治疗,每千克体重2~3mL,疗效较好。(3)紧急接种兔群用A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灭活疫苗紧急预防接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giuv.com/jbms/12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