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如果我们能够长期正确刺激穴位,就能轻松地防治一些慢性病。使人体阴阳达到平衡状态。
一套“穴位健康操”,它集降三高、养生、健身于一体,长期坚持既可缓解三高患者的病情,也可在人体保健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功效。穴位健康操基本动作示意图及功效
1对击十宣穴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个穴位。
清热开窍。辅助治疗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
可缓解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2对击八邪穴八邪穴的准确位置位于手指背面,微握拳,第1~5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共有8个穴位。
可缓解各种烦热,目痛,头痛,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手臂红肿等。
3撞击虎口穴(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
合谷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血压、镇静神经,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辅助治疗发热,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痛,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痛经,闭经等。
4撞击大鱼际、小鱼际1、对击大鱼际
2、对击小鱼际
手掌内、外侧缘由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大拇指一侧称“大鱼际”,另一侧称“小鱼际”。
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而且对咽痛、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有缓解作用。
小鱼际可辅助治疗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及扁桃体炎,小儿营养不良等。
5敲打后溪穴(换手)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辅助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
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缓解作用。6手背对拍中诸穴(换手)缓解治疗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
7拍击尺泽穴(换臂)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清宣肺气,泻火降逆。
对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肋间神经痛、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8内劳拍少海穴少海穴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劳宫穴在手掌心,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
少海穴:辅助治疗心痛、癔病等心与神志病;头项痛,腋肋痛等。
劳宫穴:劳宫穴可清心热,泻肝火。有调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效。
可辅助治疗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还可缓解手掌多汗的作用。
9拍打肩井穴(换肩)颈肩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对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10叩击风池穴、百会穴风池穴在颈部,枕骨之下,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与风府穴相平。
壮阳益气。辅助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头顶正中。叩击百会穴,有安神助眠、降压、治头痛等作用。
开窍醒脑、回阳固脱。辅助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久泻久痢。
11拍打腹部神阙:位于脐正中,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虚脱。禁刺,宜灸。
气海穴:脐中下1.5寸。辅助治疗虚脱,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尿路感染,肠梗阻等。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12擦胆经这个动作是刺激头部胆经,包括头维、颔厌、率谷、天冲、目窗、正营、承灵、浮白、角孙等穴,能够起到降压、预防偏头疼的效果。
缓解治疗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3拍击肾俞穴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肾俞等膀胱经穴位,能强肾固本,对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缓解作用。
缓解防治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等。
14脚跟踢然谷位于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辅助治疗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咯血,咽喉肿痛;消渴;小儿脐风。
15拍打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穴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主治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等。
16拍腿部胆经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
本经腧穴辅助治疗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End
没想到山楂居然有这么多功效!降压、降脂、治便秘,太棒了早上吃鸡蛋是好是坏?到底要吃几个?怎么吃最营养?答案在这,不看后悔!睡不好可能是肝出了问题?这5个迹象占一样说明你的“肝功”很差了...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