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歇歇脑子,之广邀你来九江品文

亲,天气太热,你最想到哪里去品文?

到九江来吧,在九江,读读文字,去去心火……

摄影:殷锡翔

  谁说文章不是诗呢?

  九江,有山水之胜,得交通之便,“儒风绵绵,相续不绝”,自古便是文章渊薮。陶渊明的桃园之水,流淌千年;白居易的草堂茅顶,远在天边;周敦颐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苏东坡的石钟,汇激流而窾坎;朱晦庵的校训,声声在耳;徐霞客的身影,步步矫健;胡适之的论断,叫人称奇;余秋雨的苦旅,令我思远…………风流者,是一代大师,一瓣心香,一盏孤灯。

庐山游记(节选)

胡适

 

  十七,四,八(指年4月8日——编者注)

  到御碑亭。亭在白鹿升仙台上。地势高耸,可望见天池及西北诸山。亭内有碑,刻明太祖的《周颠仙人传》全文。此文见《庐山志》,叙周颠事最详,说他在元末天下未乱时,到处说“告太平”,后来“深入匡庐,无知所之”。末又记赤脚僧代周颠及天眼尊者送药治太祖的病事。此传真是那位“流氓皇帝”欺骗世人的最下流的大文章。

  王世贞《游东林天池记》论此碑云:

  颠圣凡不足论,天意似欲为明主一表应征,以服众志耳。

这句话说尽明太祖的欺人心事。自明以来,上流社会则受朱熹的理学的支配,中下社会则受朱元璋的“真命天子”的妖言的支配,二朱狼狈为奸,遂造成一个最不近人情的专制社会。

  御碑亭下为佛手崖,更下为仙人洞,有道士住在此,奉的是吕祖,神龛俗气可厌。

  由此往西,到天池寺。天池本在天池山顶,今之天池寺似非旧址。寺中亦有池水;寺极简陋;宋、明诸人所游览咏叹的天池寺,今已不存片瓦。寺西有庐山老母亭,有乡间土地庙那么大,时见乡下人来跪拜。遥望山岗上有新起塔基,人说是旧日的天池塔,《旧志》说是韩侂胄建的,毁于洪杨之乱,仅存五级;去年唐生智最得意时,毁去旧塔,出资重建新塔,仅成塔基,而唐已下野了。朱和尚假借周颠的鬼话,装点天池,遂使这一带成为鬼话中心。唐和尚(唐生智信佛教。在他势力所及的几省大倡佛教)也想装点天池,不幸鬼话未成立,而造塔的人已逃到海外。朱和尚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天池寺在明朝最受帝室礼敬,太祖在此建聚仙亭,祀周颠等,赐铜鼓象鼓;宣德时,恩礼犹未衰。王守仁于正德己卯擒宸濠,明年游天池,有诗三首,最有名。其中一首云:

天池之水近无主,木魅山妖竟偷取。

公然又盗岩头云,却向人间作风雨。

此老此时颇有骄气,然他的气象颇可喜。今则天池已不成个东西,仅有赤脚乡下人来此跪拜庐山老母而已!

  ……

  过山入南康境,树木渐多,山花遍地,杜鹃尤盛开,景色绝异山北。将近海会寺时,万松青青,微风已作松涛。松山五老峰峥嵘高耸,气象浑穆伟大。一个下午的枯寂干热的心境,到此都扫尽了。

  到海会寺过夜。海会寺不见于《旧志》;即古代的华严寺遗址,后改为海会庵。光绪年间,有名僧至善住此,修葺增大,遂成此山五大丛林之一。

  寺僧说寺中有高阁可望见鄱阳湖与五老峰,因天晚了我们都没有上去。寺中藏有赵子昂写画的《法华经》,很有名;我们不很热心去看,寺僧也就不拿出来请我们看。我问他借看至善之徒普超用血写的《华严经》八十一卷全部。他拿出《普贤行愿品》来给我们看,并说普超还有血书《法华经》全部。《华严经》有康有为、梁启超两先生的题跋,梁跋很好。此外题跋者很多,有康白情的一首诗尚好,但后序中有俗气的话。

  刺血写经是一种下流的求福心理。但我们试回想中古时代佛教信徒舍身焚身的疯狂心理,便知刺血写经已是中古宗教的末路了。庄严伟大的寺庙已仅存破屋草庵了,深山胜地的名刹已变作上海租界马路上的“下院”了,憨山莲池的中兴事业也只是空费了一番手足,终不能挽救已成的败局。佛教在中国只剩得一只饭碗,若干饭桶,中古宗教是过去的了。

  寺中有康有为先生光绪己丑()赠至善诗的真迹,署名尚是“长素康祖诒”。书法比后来平易多了。至善临终遗命保存此诗卷,故康先生戊午()重来游作诗很有感慨,有“旧墨笼纱只自哀”之语。后来他游温泉,买地十亩,交海会寺收管,以其租谷所入作为至善的香火灯油费(温泉买地一节,是归宗寺僧告我的)。

  

  

  十七,四,九

  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青翠可爱。满山满谷都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因作绝句记之:

  

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到白鹿洞。书院旧址前清时用作江西高等农业学校,添有校舍,建筑简陋潦草,真不成个样子。农校已迁去,现设习林事务所。附近大松树都钉有木片,写明保存古松第几号。此地建筑虽极不堪,然洞外风景尚好。有小溪,浅水急流,铮淙可听;溪名贯道溪,上有石桥,即贯道桥,皆朱子起的名字。桥上望见洞后诸松中一松有紫藤花直上到树杪,藤花正盛开,艳丽可喜。

  白鹿洞本无洞;正德中,南康守王溱开后山作洞,知府何浚凿石鹿置洞中。这两人真是大笨伯!

  白鹿洞在历史上占一个特殊地位,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白鹿洞书院是最早一个书院。南唐升元中(—)建为庐山国学,置田聚徒,以李善道为洞主。宋初因置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为书院的四个祖宗。第二,因为朱子重建白鹿洞书院,明定学规,遂成后世几百年“讲学式”的书院的规模。宋末以至清初的书院皆属于这一种。到乾隆以后,朴学之风气已成,方才有一种新式的书院起来;阮元所创的诂经精舍,学海堂,可算是这种新式书院的代表。南宋的书院祀北宋周、邵、程诸先生;元、明的书院祀程、朱;晚明的书院多祀阳明;王学衰后,书院多祀程、朱。乾、嘉以后的书院乃不祀理学家而改祀许慎、郑玄等。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

  朱子立白鹿洞书院在淳熙己亥(),他极看重此事,曾札上丞相说:

  愿得比祠官例,为白鹿洞主,假之稍廪,使得终与诸生讲习其中,犹愈于崇奉异教香火,无事而食也。(《志》八,页二,引《洞志》)

  他明明指斥宋代为道教宫观设祠官的制度,想从白鹿洞开一个儒门创例来抵制道教。他后来奏对孝宗,申说请赐书院额,并赐书的事,说:

  今老、佛之宫布满天下,大都逾百,小邑亦不下数十,而公私增益势犹未已。至于学校,则一郡一邑仅置一区;附郭之县又不复有。盛衰多寡相悬如此!(同上,页三)

  这都可见他当日的用心。他定的《白鹿洞规》,简要明白,遂成为后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

  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从白鹿洞到万杉寺。古为庆云庵,为“律”居,宋景德中有大超和尚手种杉树万株,天圣中赐名万杉。后禅学盛行,遂成“禅寺”。南宋张孝祥有诗云:

  

老干参天一万株,庐山佳处着浮图。

只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斛珠。

(《志》五,页六十四,引《桯史》)

  

今所见杉树,粗仅如瘦腕,皆近年种的。有几株大樟树,其一为“五爪樟”,大概有三四百年的生命了;《指南》说“皆宋时物”,似无据。

  从万杉寺西行约二三里,到秀峰寺。吴氏《旧志》无秀峰寺,只有开先寺。毛德琦《庐山新志》(康熙五十九年成书。我在海会寺买得一部,有同治十年,宣统二年,民国四年补版。我的日记内注的卷页数,皆指此本)说:

  康熙丁亥()寺僧超渊往淮迎驾,御书秀峰寺赐额,改今名。

开先寺起于南唐中主李璟。李璟年少好文学,读书于庐山;后来先主代杨氏而建国,李璟为世子,遂嗣位。他想念庐山书堂,遂于其地立寺,因为开国之祥,故名开先寺,以绍宗和尚主之。宋初赐名开先华藏;后有善暹,为禅门大师,有众数百人。至行瑛,有治事才,黄山谷称“其材器能立事,任人役物如转石于千仞之溪,无不如意。”行瑛发愿重新此寺。

  开先之屋无虑四百楹,成于瑛世者十之六,穷壮极丽,迄九年乃即功。(黄庭坚《开先禅院修造记》,《志》五,页十六至十八)

此是开先极盛时。康熙间改名时,皇帝赐额,赐御书《心经》,其时“世之人无不知有秀峰”(郎廷极《秀峰寺记》,《志》五,页六至七),其时也可称是盛世。到了今日,当时所谓“穷壮极丽”的规模只剩败屋十几间,其余只是颓垣废址了。读书台上有康熙帝临米芾书碑,尚完好;其下有石刻黄山谷书《七佛偈》,及王阳明正德庚辰()三月《纪功题名碑》,皆略有损坏。

  寺中虽颓废令人感叹,然寺外风景则绝佳,为山南诸处的最好风景。寺址在鹤鸣峰下,其西为龟背峰,又西为黄石岩,又西为双剑峰,又西南为香炉峰,都嵚奇可喜。鹤鸣与龟背之间有马尾泉瀑布,双剑之左有瀑布水;两个瀑泉遥遥相对,平行齐下,下流入壑,汇合为一水,迸出山峡中,遂成最著名的青玉峡奇景。水流出峡,入于龙潭。昆三与祖望先到青玉峡,徘徊不肯去,叫人来催我们去看。我同梦旦到了那边,也徘徊不肯离去。峡上石刻甚多,有米芾书“第一山”大字,今钩摹作寺门题榜。

  徐凝诗“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即是咏瀑布水的。李白《瀑布泉》诗也是指此瀑。《旧志》载瀑布水的诗甚多,但总没有能使人满意的。

  由秀峰往西约十二里,到归宗寺。我们在此午餐,时已下午三点多钟,饿的不得了。归宗寺为庐山大寺,也很衰落了。我向寺中借得《归宗寺志》四卷,是民国甲寅先勤本坤重修的,用活字排印,错误不少,然可供我的参考。

  我们吃了饭,往游温泉。温泉在柴桑桥附近,离归宗寺约五六里,在一田沟里,雨后沟水浑浊,微见有两处起水泡,即是温泉。我们下手去试探,一处颇热,一处稍减。向农家买得三个鸡蛋,放在两处,约七八分钟,因天下雨了,取出鸡蛋,内里已温而未熟。日陇间有新碑,我去看,乃是星子县的告示,署民国十二年,中说,接康南海先生函述在此买田十亩,立界碑为记的事。康先生去年死了。他若不死,也许能在此建立一所浴室。他买的地横跨温泉的两岸。今地为康氏私产,而业归海会寺管理,那班和尚未必有此见识作此事了。

  此地离栗里不远,但雨已来了,我们要赶回归宗,不能去寻访陶渊明的故里了。道上是一石碑,有“柴桑桥”大字。《旧志》已说,“渊明故居,今不知处”(四,页七)。桑乔疏说,去柴桑桥一里许有渊明的醉石(四,页六)。《旧志》又说,醉石谷中有五柳馆,归去来馆。归去来馆是朱子建的,即在醉石之侧。朱子为手书颜真卿《醉石诗》,并作长跋,皆刻石上,其年月为淳熙辛丑()七月(四,页八)。此二馆今皆不存,醉石也不知去向了。庄百俞先生《庐山游记》说他曾访醉石,乡人皆不知。记之以告后来的游者。

  今早轿上读《旧志》所载宋周必大《庐山后录》,其中说他访栗里,求醉石,土人直云,“此去有陶公祠,无栗里也”(十四,页十八)。南宋时已如此,我们在七百年后更不易寻此地了,不如阙疑为上。《后录》有云:

  尝记前人题诗云:

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古想风标。

至今门外青青柳,不为东风肯折腰。

  惜乎不记其姓名。

我读此诗,忽起一感想:陶渊明不肯折腰,为什么却爱那最会折腰的柳树?今日从温泉回来,戏用此意作一首诗:

  

陶渊明同他的五柳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

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

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

“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晚上在归宗寺过夜。

  十七,四,十

  从归宗寺出发,往东行,再过香炉、双剑诸峰与马尾、瀑水诸瀑。天气清明,与昨日阴雨中所见稍不同。

  到观音桥。此桥本名三峡桥,即栖贤桥,观音桥是俗名。桥建于宋祥符时。桥长约八十尺,跨高岩,临深渊,建筑甚坚壮。桥下即宋人所谓“金井”,在桥下仰看桥身,始知其建筑工程深合建筑原理。桥石分七行,每行约二十余石,每石两头刻作榫头,相互衔接,渐弯作穹门,历九百年不坏。昆三是学工程的,见此也很赞叹。他说:“古时人已知道这样建筑可以经久,可惜他们不研究何以能经久之理。”桥下中行石上刻“维皇宋大中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此桥,上愿皇帝万岁,法轮常转,雨顺风调,天下民安。谨题。”又刻“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桥,福州僧德朗勾当造桥,江州匠陈智福、智海、弟智洪。”这是当日的工程师,其姓名幸得保存,不可不记。

  金井是一深潭,上有急湍,至此穿石而下,成此深潭,形势绝壮丽。苏东坡《三峡桥诗》写此处风景颇好,故抄其一部分:

空蒙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

  我们又寻得小径,走到上流,在石上久坐,方才离去。

  ……

  我作《庐山游记》,不觉写了许多考据,归宗寺后的一个塔竟费了我几千字的考据!这自然是性情的偏向,很难遏止。庐山有许多古迹都很可疑;我们有历史考据癖的人到了这些地方,看见了许多捏造的古迹,心里实在忍不住。……我为什么要做这种细碎的考据呢?也不过“心濆涌,笔手扰”,忍耐不住而已。古人诗云:

  无端题作木居士,便是无穷求福人。

黄梨洲《题东湖樵者祠》诗云:

  姓氏官名当时艳,一无凭据足千年。

这样无限的信心便是不可救药的懒病,便是思想的大仇敌。要医这个根本病,只有提倡一点怀疑精神,一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

  昨天(4月19日)《民国日报》的《觉悟》里,有常乃惠先生的一篇文章,内中很有责备我的话。常先生说:

  《〈红楼梦〉考证》之类的作品是一种“玩物丧志”的小把戏;唱小丑打边鼓的人可以做这一类的工作,而像胡先生这样应该唱压轴戏的人,偏来做这种工作,就未免太不应该了。

常先生对我的《〈红楼梦〉考证》这样大生气,他若读了我这篇《庐山游记》,见我考据一个塔得几千字,他一定要气得胡子发抖了(且慢,相别多年,常先生不知留了胡子没有,此句待下回见面时考证)。

  但我要答复常先生的质问。我为什么要考证《红楼梦》?

  在消极方面,我要教人怀疑王梦阮、徐柳泉、蔡孑民一班人的谬说。

  在积极方面,我要教人一个思想学问的方法。

我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

  我为什么要替《水浒传》作五万字的考证?我为什么要替庐山一个塔作四千字的考证?我要教人一个思想学问的方法。我要教人知道学问是平等的,思想是一贯的。一部小说同一部圣贤经传有同等的学问上的地位,一个塔的真伪同孙中山的遗嘱的真伪有同等的考虑价值。肯疑问佛陀耶舍究竟到过庐山没有的人,方才肯疑问夏禹是神是人。有了不肯放过一个塔的真伪的思想习惯,方才敢疑上帝的有无。

十七,四,二十补记

(原载年5月10日《新月》第1卷第3号)

  

作者:

  胡适(-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余英时誉为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学者和思想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是新红学考据派的创始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建树。

说明:

  在《庐山游记》中,胡适提出:

  1.自明以来,上流社会则受朱熹的理学的支配,中下社会则受朱元璋的“真命天子”的妖言的支配,二朱狼狈为奸,遂造成一个最不近人情的专制社会。

  2.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3.我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

  都是极有见地的。

  

摄影家介绍:

  殷锡翔,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庐山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从事摄影艺术创作三十多年,先后有两千多幅作品在各种刊物杂志上发表,其中有上百幅佳作在国内、国际摄影比赛中入选或获奖。

亲,请长按下面的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giuv.com/zlyz/6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