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引发糖尿病的5大高危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是引起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果夫妻都是糖尿病患者,则所生下的孩子有一半以上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为带因子者,所生孩子患糖尿病的机率比其他人大。必须强调的是并非糖尿病本向可遗传,而仅仅是易感性可遗传,但也有环境因素外因存在促成其发病。

2、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引起糖尿病,在患者年轻时操劳过度,造成机能受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影响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血管功能而导致胰腺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产生糖尿病。

3、过于肥胖

引起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还有过于肥胖,因为肥胖的人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配合细胞对糖的吸收,而恰恰肥胖的人胰岛素促进糖分解代谢功能比较差,所以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5大高危因素

4、自身免疫

糖尿病人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桥本氏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等。由于病毒感染,特别是柯萨B4病毒感染,使胰岛组织及B细胞产生炎症、破坏,引起了自身免疫反应。在病毒加抗体作用下,胰岛细胞进一步大量破坏,使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弱,从而导致糖尿病,特别是Ⅰ型糖尿病。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琳巴细胞浸润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血中可检出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及胰岛B细胞膜抗体等证实糖尿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第18页

5、生活因素

相对于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知识滞后,餐餐肥甘厚味,出门以车代步,加上热量摄入过剩,运动量严重不足,以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心理应激增加,这些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另外,怀孕也是引起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女性在怀孕24—28周之间会有血糖偏高的现象,是有可能会得糖尿病的。

九成患者与环境因素有关

专家指出,个体的遗传易感性虽在糖尿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营养、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更大,如暴饮暴食、久坐不动、缺少锻炼等都极易导致患上糖尿病。

从发病原因来看,糖尿病遗传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在遗传学的病因上,患者一般是因调节血糖的基因在组合时出现了问题。有关调查表明,通过遗传途径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一般不高。父方有糖尿病的,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为约8%。而亲属的概率在1.62%-5.85%之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遗传绝不是孩子生下来就会患病。而是在基因层面上,受到遗传的孩子具有易感性,就是容易感染。

换言之,遗传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的发生原因里只占10%左右,另外90%与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过量、运动量减少、吸烟、酗酒、环境污染等)有关。长期高蛋白饮食、高脂饮食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发生的高危人群

专家介绍,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与糖尿病家族性、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少、大量饮酒、精神长期紧张等因素有关,高危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高。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尤其是一级亲属即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

2、40岁以上者,尤其是40岁以上、体重指数(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大于25的肥胖者。

3、有高血压、冠心病、高三酰甘油、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者(其中有一项以上异常)。

4、有分娩特大胎儿史者。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5大高危因素

5、以往曾有一次或多次出现空腹血糖异常或葡萄糖耐量减低(如餐后2小时血糖),经复查葡萄糖耐量正常者。

第19页

上述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糖尿病有关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异常,尽早采取措施,防止及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预防糖尿病,教你八方法

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都是可以避免的,其秘诀就在日常生活习惯中。美国《赫芬顿邮报》总结了能让你少得糖尿病的8个方法。

1、喝咖啡。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没有改变咖啡饮用习惯的人相比,在4年内,咖啡饮用量有所增加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1%。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咖啡因的摄入总量最好别超过毫克,相当于2~3杯咖啡。

2、吃坚果。研究表明,经常食用树生坚果如杏仁、核桃等,糖尿病风险会降低,哪怕是吃花生、葵花子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坚果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镁,有利调节血糖。不过,坚果油脂含量高,吃太多会导致热量堆积,每天吃一小把即可。

3、饭后散步。如果在餐后半个小时散步15分钟,能让餐后血糖在3小时内有所降低。另一项研究还发现,在餐前进行短暂但较为剧烈的运动,比一天内进行长时间的运动,控糖效果更佳。

4、不酗酒。很多糖尿病其实是“喝”出来的。饮酒会引起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导致糖代谢异常。长期饮酒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显着降低,糖耐量受损发病率显着增高,这充分证明:饮酒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一次暴饮的危害,比少量多次饮酒的危害更大。

5、练点肌肉。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与有氧锻炼相比,力量训练或抗阻力训练能更好地保持血糖稳定。每周至少进行分钟的有氧运动,同时至少进行1小时的肌肉力量锻炼者,效果最好。

6、告别含糖饮料。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进行的一项文献回顾研究发现,每天喝1~2杯含糖饮料,会让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26%。所以,请放弃喝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改喝白开水、绿茶等。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5大高危因素

7、少吃红肉。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科学家发现:红肉吃太多,尤其是精加工肉制品,会增加女性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者建议,应少吃肉类尤其是红肉、精加工肉制品,不妨以鱼肉、家禽、全谷物、坚果、低脂乳制品等代替,能降低糖尿病风险。

8、多吃柑橘类水果。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脂肪含量低,而糖尿病患者体内一般缺少维生素C。建议每天吃1份柑橘类水果,如一个中等大小的橙子。

第20页

养生导读:糖尿病遗传吗?这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最想知道的。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有多种,遗传是其中一种。但多半糖尿病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做好预防是关键。糖尿病遗传吗?几率有多大?下面为你介绍。

糖尿病遗传吗?

临床调查显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有多种,其中遗传因素是其中一种。只要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就比普通人要高,表明糖尿病的确有遗传倾向。

糖尿病的发病的确与遗传有关,白种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10%,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印度及中国移民的患病率可达15%-20%,可见中国人可能属于易患糖尿病的种族。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母亲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约为20%。父亲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15%,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则约有25%患病。

糖尿病遗传几率并不大,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其下一代并不是肯定会得糖尿病,患病的几率仅有不到6%,如果父母中只有一人得糖尿病,后代患糖尿病的几率会更小。有调查显示,糖尿病可能会隔代遗传或者隐性遗传。

有关调查现实,整体来说,通过遗传途径地糖尿病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一般不高。只有孪生子该病的发病率会高达将近50%。父方有糖尿病的,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为约8%,此为母方的4倍。而亲属的概率在1.62%-5.85%之间。

另外,糖尿病不是直接遗传的疾病,而是一种容易患糖尿病的体质,是糖尿病的易感性,按医学术语来说就是基因突变遗传,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后代患糖尿病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才会发生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遗传绝不是孩子生下来就会患病。而是在基因层面上,受到遗传的孩子具有易感性,就是容易感染。糖尿病的遗传主要是一种易患倾向,至于是否发病或何时发病,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并不一定罹患此病。这要看他们的日常生活保养,体质,环境等。一句话,值得注意,可以预防。

多半糖尿病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

专家指出,个体的遗传易感性虽在糖尿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营养、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更大,如暴饮暴食、久坐不动、缺少锻炼等都极易导致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遗传吗?不良生活习惯易致病

糖尿病“传染”的真正原因,正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作用。糖尿病并不是传染病,但一些家庭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不足等因素,出现全家罹患糖尿病的情况。比如一些家庭为追求口感而在烹饪菜品时多放油,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成为父母,往往出现一家三口偏爱食用快餐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摄入,再加上缺乏适度的运动,容易成为罹患糖尿病的高危群体。

医生表示,近年来,临床上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增多也释放出危险信号。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相关,父母饮食结构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一些儿童喜欢肉食以及高热量食物,出现营养过剩,养成这样的饮食结构后难以改变。同时,儿童缺乏必要的运动,客观上增加患病可能性。

第21页

所以多半糖尿病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下面为您盘点易引发糖尿病的9大不良生活习惯:

1、吃得过饱。吃得过饱易患糖尿病,如果人吃得过饱,肝脏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简称SREBP-1C)会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

2、水果当饭。医生说,各类瓜果饮料中,很大一部分水果和饮料所含糖分偏高,对一些本来血糖就偏高的中年人来说,不加节制地进食往往容易使血糖直线上升,从而引发糖尿病症。

3、睡眠不好。瑞典的研究人员在对名没有糖尿病病史的中年瑞典人跟踪长达10年后发现,这些人当中竟有多人已不知不觉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轻微糖尿病,而且这些人患病的一个共同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

4、每天一罐甜苏打水。那些每天至少喝一罐甜饮料的妇女比喝得少的人患上Ⅱ型糖尿病的风险要高85%。除了软饮料中含有过多热量外,饮用者快速吸收很多糖分也使她们容易肥胖和患糖尿病。这可能不是糖的问题,而是跟糖在液体食品里有关。

5、女性铁过多。体内蓄积的铁过多会导致女性罹患成年型糖尿病,因此及早验血有可能帮助识别有患病危险的人。

6、男性滴酒不沾。适度摄取含酒精饮料的人,罹患“Ⅱ型糖尿病”的概率,要比滴酒不沾或极少饮酒的人来得低。

7、缺少维生素E。人体缺少维生素E容易患糖尿病。芬兰的研究小组对健康中年男子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观察。在观察期间内,其中体内维生素E含量低的男子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人的4倍。

8、爱看电视。与每周看电视时间不到一小时的男性相比,每周看2至10小时电视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危险高出66%;看电视时间在21至40小时的男性,危险增加一倍;看电视时间在40小时以上者,危险提高几乎两倍。

9、压力大。丧偶、经济困难或其他改变生活的变化,都是使中年人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生活中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因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是发生Ⅱ型糖尿病的普遍现象。研究人员发现,遭到过重大打击的人,比受打击小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大60%。

预防糖尿病,关键是“管好嘴”

医生提醒,合理的膳食和增加适当的运动量是可以控制糖尿病病症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其他的任何治疗都是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22页

在日常饮食中,要定时定量规律饮食,对于快餐类食品、烧烤和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肠食品、碳酸类饮料、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等方便类食物,应少吃或尽量不吃;多吃新鲜的,或经过健康方式加工的蔬菜、水果、肉类等,此外还要戒烟限酒。

对于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提高其自我预防能力。平时要掌握一定的糖尿病基本知识,定期测定血糖,做好监测记录,了解自己血糖变化特点,并且学会根据血糖变化适当调整降糖药的用量,以保持标准的血糖含量。

专家提醒,体形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肚子大,脂肪集中在腹部的人,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分子”,应特别警惕。

避免糖尿病四方法

1、吃坚果。研究表明,经常食用树生坚果如杏仁、核桃等,糖尿病风险会降低,哪怕是吃花生、葵花子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坚果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镁,有利调节血糖。不过,坚果油脂含量高,吃太多会导致热量堆积,每天吃一小把即可。糖友吃时,还应将坚果算入总热量中。比如吃75克的带壳葵花子,应少吃2两饭。

2、饭后散步。一项发表在《行为营养与体力活动》国际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如果在餐后半个小时散步15分钟,能让餐后血糖在3小时内有所降低。另一项研究还发现,在餐前进行短暂但较为剧烈的运动,比一天内进行长时间的运动,控糖效果更佳。

3、不酗酒。很多糖尿病其实是“喝”出来的。研究发现,饮酒会引起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导致糖代谢异常。长期饮酒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显着降低,糖耐量受损发病率显着增高,这充分证明:饮酒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一次暴饮的危害,比少量多次饮酒的危害更大。

4、练点肌肉。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与有氧锻炼相比,力量训练或抗阻力训练能更好地保持血糖稳定。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南丹麦大学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中老年女性每周进行3.5小时的相关训练,如举哑铃、瑜伽、拉伸运动等,能使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0%~40%。而每周至少进行分钟的有氧运动,同时至少进行1小时的肌肉力量锻炼者,效果最好。

糖尿病遗传吗?不良生活习惯易致病

另外,睡眠好了也可以预防糖尿病,每天睡眠7小时最健康。当每天睡眠6小时以下,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大两倍;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患糖尿病的几率则能增大3倍。

第23页

养生导读:秋冬季节,红薯最受欢迎。但红薯含糖量高,不少糖尿病患者把它列为拒绝食用名单,但还是有很多糖尿病人拒绝不了红薯的诱惑,那么糖尿病人能吃红薯吗?对于糖尿病人能不能吃红薯,我们看看问题的答案。

糖尿病人能吃红薯吗?

香甜可口的红薯,是很多人抵挡不了的诱惑,但不少糖友却担心其含糖量过高,影响血糖控制,只能口水往肚里咽。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控制数量,搭配合理,正确烹饪,糖友也可以吃红薯。

研究发现,克红薯其热量仅是相同量大米的1/3,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低于米、面,因此适当多吃些红薯,至饱腹时,热量和脂肪也不容易超标。此外,红薯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食物中的脂肪、糖排出。再者,红薯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进食者不易产生饥饿的感觉。

红薯有抗糖尿病作用。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肥胖大鼠在进食白皮红薯4周、6周后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分别降低了26%、60%;并发现红薯可有效抑制糖尿病肥胖大鼠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水平的升高;进食红薯也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水平;研究提示白皮红薯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白皮红薯提取物后,其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改善,有助于控制血糖。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看红薯的含糖量。对于含糖量超过10%以上的副食,如马铃薯、红薯、山药等,需要扣除主食的分量,以便平衡热量的摄入。红薯的含糖量是20%左右,一般以克红薯交换25克大米为例来做食品交换。只要掌握好食物交换方法和量,平衡好总热量的摄入就可以。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可以吃红薯的,但不能多吃,若血糖短期内持较高水平最好就不要吃了。

另外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人的身体是有益的。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糖尿病人如果吃多了就容易造成热能超标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地瓜含有优良品质的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患了糖尿病的人,控制饮食的总热量那是必须得。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地瓜,但是一定不可以吃太多。

糖尿病人能吃红薯吗?所以糖尿病人能适当吃些红薯。但糖友吃红薯,要注意三个原则:

红薯糖分高糖尿病人能吃红薯吗

一是热量总量控制,吃红薯后其他主食量就要较少。假如减少50克大米、白面食品,就可以吃克红薯,但一定要适量进食。

二是合理搭配,不要经常吃,每周吃一顿即可。吃红薯之外,最好要搭配一些新鲜的果蔬。

三是红薯最好蒸煮着吃,煮熟蒸透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红薯不宜多吃,但还有很多食物有降糖功效的,来看看有哪些吧。

第24页

糖尿病吃什么降血糖?

食物中含有各种独特的生化酶,是治病的最佳“药物”,而且加工程序越少,效果越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豆芽菜、水果和坚果等都适合生吃或凉拌等简易烹饪食用,特别是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甜菜、胡萝卜、柑橘等,能延缓肠道吸收糖分。

1、大蒜

大蒜含有多种含硫挥发性化合物、硫代亚磺酸酯类、甙类、多糖、脂类等化合物。大蒜具有良好的杀菌、抗病毒、抗炎、消肿瘤、降血脂、保护血管、保肝等作用。近年来发现,大蒜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可作为糖尿病病人的食疗方。大蒜可生食,也可煮食、煨食,或作配料。

2、绿茶

茶叶中降血糖的主要成分是茶多糖。茶多糖是茶叶复合多糖的简称,由糖类、果胶、蛋白质等组成,其中多糖部分包括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葡聚糖等水溶性多糖。茶多糖的主要功效是降血糖,降血脂,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3、紫菜

紫菜含有丰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其中的紫菜多糖能显着降低空腹血糖。糖尿病人可于饭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一般可用紫菜做汤、羹。

4、银耳

性味甘平,具有滋阴调燥、生津养胃的作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人们誉为“菌中明珠”。银耳热能较低,又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糖尿病患者食之有延缓血糖上升的作用。

红薯糖分高糖尿病人能吃红薯吗

5、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多种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和花色素等成分。实验证实,胡萝卜提取物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胡萝卜可以生吃或捣汁食,亦可作配料。

6、洋葱

洋葱含有气味物质硫醇、二硫化物、三硫化物、多种氨基酸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抗炎、平喘等,还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洋葱可生食或炒食。

除了食物外,还有其他方式可以降低血糖哦,下面将为您介绍。

第25页

7、黑木耳

黑木耳含木耳多糖、维生素、蛋白质、胡萝卜素和钾、钠、钙、铁等矿物质,其中木耳多糖有降糖效果,动物实验表明,木耳多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黑木耳可炒菜或炖汤,也可作配料。

8、南瓜

甘温无毒,有补中益气功效。南瓜含有能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果糖,能与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结合,有防止胆固醇过高,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南瓜中还含有腺嘌呤、戊聚糖、甘露醇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并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每天煮食南瓜克,对改善症状有良效。

9、番茄

美国糖尿病协会将番茄列入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超级食物。番茄富含铁元素、维生素C、E等,有一定的降血压、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10、蘑菇

它营养丰富,却几乎没有碳水化合物,食用后不太会导致血糖上升,富含的钾元素还有助于控制血压,膳食纤维能预防心脏病。暴露于紫外线或阳光照射的蘑菇,还能生成维生素D,满足人体所需。

日常四招有效平稳血糖

1、冥想静坐

瑜伽的基础动作冥想,能有效降低体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水平,而这些激素正是让胰岛素的生成加剧和血糖水平升高的“幕后推手”之一。因此,通过冥想、静坐等方法放松神经,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2、打太极拳

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传统锻炼方法,可帮助人们调节呼吸、改善血液循环,对身体起到整体调节作用。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还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练太极拳,还能减缓糖尿病引起的身体功能衰退,对肥胖的患者效果尤其显着。

红薯糖分高糖尿病人能吃红薯吗

3、自我按摩

通过按摩足部等身体部位,一方面防止并发症发生,另一方面能对胰腺、肝脏和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有助于刺激人体生成更多的胰岛素细胞。这种“反射疗法”,长期坚持效果显着。

4、坚持散步

规律的步行锻炼能减少内脏脂肪的含量,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并有助修复受损的神经,对控制血糖水平也所帮助。

第26页

养生之道网导读:你知道吗?血糖高并非就是糖尿病!糖尿病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血糖高。于是不少人以为血糖高就是患了糖尿病,这是真的吗?血糖高是糖尿病吗?其实不然,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是糖尿病的前兆,经常出现血糖高的症状,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下面一起来了解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一、血糖高是糖尿病吗?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火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即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准确的说,糖尿病属因胰岛素分泌活性的缺乏或是胰岛素抵抗等原有而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

血糖高并非就是糖尿病

血糖高是糖尿病吗?其实,血糖升高虽然是糖尿病的主要判断标准,但并不代表血糖高就是糖尿病。例如如下几种情况:过度兴奋、过度体力活动、发热、感染、大出血、创伤、手术、麻醉、昏迷等,都有可能造成应激激素增多、糖耐量下降、血糖飙升等暂时性的血糖变化。

那么,是不是血糖高也不用管呢?医生解释,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糖尿病的危害也不是高血糖,而是血粘度增高。临床发现,肝硬化的病人出现了高血糖症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出现了高血糖症状,癌病人出现了高血糖症状;其结局没有出现冠心病、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栓塞性并发症,因为这些原发疾病没有血粘度增高的现像。

而糖尿病,不仅仅是高血糖的问题,还有一个血糖的去向问题,其实,在代谢过程中,降糖药物把血糖也变成了脂肪。这些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就造成了动脉硬化,也就必然造成栓塞。也就是说,长期血糖和血脂处于较高的位置时,就会导致患者引发冠心病、高血压及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加强控制好血糖和血脂,并积极采取科学的手术治疗,避免危害发生。

血糖高是糖尿病吗?不是的,下列情况均可表现为高血糖但不是糖尿病的情况:

第27页

1、饥饿时和慢性疾病患者体力下降时,可引起糖耐量减低,使血糖升高。积极治疗慢性疾病,改善体质可使血糖恢复正常。

2、肝炎、肝硬化等各种肝脏疾病引起肝糖原储备减少时,可出现餐后血糖一过性升高。如积极治疗肝脏疾病,血糖便可恢复正常。

3、服用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均可引起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停药后,血糖会很快恢复正常。

4、一些内分泌性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可引起继发性血糖升高。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后,血糖可逐渐降至正常。

血糖高并非就是糖尿病

5、应激状态下的急性感染、创伤、脑血管意外、烧伤、心肌梗死、剧烈疼痛等,此时胰岛素拮抗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生长激素(这些激素均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等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使血糖升高。当应激状态消除后血糖会降至正常。

虽然说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是确实是糖尿病的前兆,所以出现高血糖现象还是需要注意观察的,如果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也好及时采取对策。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lo/升。

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7.0mmol/升。

3、糖耐量试验的餐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ol/升。以上三点满足任何两点均可诊断,但每一点均需在另外一天加以证实。

另外,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9~6.1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三、糖尿病容易盯上五类人: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由于缺乏运动、不合理的饮食或先天性家族遗传等原因使得糖尿病这种全身性的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在周围人群中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如下人群需特别注意预防糖尿病,因为他们是易被糖尿病盯上人群。

1、家族人群中犯有糖尿病的人。特别是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性,因此此类人群更应该早做预防。

2、从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的人群。这类人群很容易因减少运动使得身体的免疫力等下降,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第28页

3、肥胖者。由于肥胖者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为了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易出现胰岛素长期的超负荷分泌,胰岛的功能受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肥胖者容易得糖尿病。

4、女性妊娠时曾经有过血糖增高者;或分娩过巨大胎儿的女性。

5、长期用某些药物者。某些药物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诱因。这些药物包括苯妥英钠、噻嗪利尿剂、皮质类固醇激素、β-受体阻滞剂、某些避孕药等。

血糖高并非就是糖尿病

四、皮肤发出的5大糖尿病信号:

皮肤总是痒个不停,这或许是糖尿病向你发出的“信号”。很多患者因为不明原因的反复皮肤感染来就诊时,才得知自己有糖尿病。专家表示,糖尿病会在患者皮肤上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辨识这些症状有利于患者及早发现疾病,通过干预治疗来预防并发症。

1、皮肤瘙痒。由于早期糖尿病患者皮肤是细菌和真菌滋生之地,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女性患者主要是阴部瘙痒,挠抓伤了皮肤组织以后还会发生其他感染。

2、毛囊炎。早期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已经比正常人高,皮肤组织的含糖量也高,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发生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毛囊炎。皮肤上会出现痱子样的炎症。这些痱子样的小疙瘩里面有脓液,触摸时会痛,把脓液排出后会愈合,但会反复发作,此起彼伏。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毛囊周围炎,又叫做疖。

3、出汗多。由于糖代谢障碍,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异常,糖尿病患者皮肤潮湿多汗,动不动就汗流浃背。这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前兆,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

4、感觉异常。四肢的皮肤时有麻木灼热感,也有人四肢疼痛,穿衣服和盖被子的时候疼的更厉害。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有些患者出现感觉异常后仍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5、皮肤疱疹。糖尿病人身体抵抗力弱,皮肤容易感染。有的患者皮肤上会长水疱,里面有透明的浆液,多出现在手脚上。虽然水疱几周内就可愈合,但会反复出现。

另外,黄色结节、面色发红等也是糖尿病发出的皮肤“信号”,但这些在临床中不多见。专家提醒,如果发现皮肤出现以上异常,医院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早治疗,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血糖高是糖尿病吗?以上的介绍已经告诉你答案,血糖高并非是糖尿病,但你的血糖持续升高,可要当心是糖尿病的前兆!

全息营养经络刮痧,解决大家所有问题!

特别说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描下方







































白癫疯怎么医治
北京中科白巅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giuv.com/jbms/9153.html

当前时间: